张店镇做好特色文章建设和美乡村

发布日期:2023-12-01 09:30 信息来源:金安区张店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今年以来,金安区张店镇围绕省级中心村张墩村、金庵村,投入资金800余万元,为期建设18个月,强化功能,补齐短板,挖掘特色,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绘就“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画卷。

规划先行,擘画和美乡村篇章,彰显“一村一景”。立足乡土特征,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设计中心村建设规划图,彰显“一村一景”,实现乡村各美其美。调查研究汇民意。以“听取民意、发挥民智、激发民力”为基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多次与规划设计公司协调沟通,科学编制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高质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深化统筹显特色。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将和美乡村与产业发展、交通道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项目同设计、同规划。按照不同村类型,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突出乡村特色文化底蕴,真正让“一村一景”落在实处。金庵村中部以现有大片农田为基础,规划发展西瓜、水稻、玉米等多种农产品种植,打造农事体验、西瓜种植、儿童自然教育基地。张墩村依托山水资源,规划打造以休闲观光为主题的特色鲜明的农旅融合发展区。

基础保障,扮靓和美乡村颜值,凸显“一村一韵”。围绕凸显“一村一韵”的原则,坚持村庄整体规划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村庄肌理,落实原貌整治,在每个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反映个性特点、别具风格的村庄亮点。全域污水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河沟渠塘清淤、铺设雨污水管网、黑臭河道整治工作,确保污水有效治理,河流水源清澈。张墩村完成卫生改厕115户,新建卫生公厕1座,更换布置分类垃圾桶24个;采取“大三格+生态池”集中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新增污水管网1500米,生态除污池5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1%。金庵村新建卫生公厕1座,更换布置分类垃圾桶16个,新增污水管网3800米,新建生态除污池13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配套工程建设。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打造微田园、微公园、休闲长廊等特色景观,对道路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的景观效果,逐渐让村民们实现足不出村便可享受村内的美好环境。张墩村村主干道S330路两侧实现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次道路两侧增设安装路灯70盏,补植绿化600平方米,新增绿化3000平方米,硬化拓宽、维修道路300米。金庵村维修更换路灯60盏、新建广场高杆灯1盏,补植绿化350平方米,新增绿化2400平方米,硬化拓宽、维修道路500米。水利设施完善。张墩村河沟清淤1000米,塘口整治3处,修建排水渠2条约120米,U型渠2条700米,生态护坡栽植500余棵树。金庵村河沟清淤1150米,塘口整治2处,修建1条排水沟约260米,疏浚清淤屠宰场塘11余亩,中塘9亩,生态护坡栽植150余棵树。陈年白色垃圾清理。整合村两委、公益性岗位、村级保洁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对中心村内白色污染宣战,组织专项行动对陈年白色垃圾进行清理。组织人员力量清除路边杂草、杂物,帮助群众收拾整理房前屋后,针对特殊群体进行入户帮助打扫卫生。目前中心村内整洁干净、青草萋萋、绿树成荫,群众卫生意识显著,良好生活习惯逐渐形成。

产业为要,激活和美乡村动能,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振兴,产业为基。综合中心村土地整治,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一产发展现代种植农业,三产游憩结合,发展田园观光、生态旅游,挖掘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打造特色示范田园。整合农业资源,在现有农业基础上,扩大种植业规模,增加农产品种类,打造特色精品、宜居宜业田园。金庵村地势平坦,村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稻田阡陌纵横,具有生态环境优越,现发展小龙虾养殖以及脆桃种植产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着重把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休闲为主题,利用农田景观、农业生产活劢、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露营、农耕体验等。张墩村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现状农业产业基础条件,基于交通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在布局上考虑依托重要交通线,结合各村社会经济状况,规划形成“两点四区”(四区即居住生活区、农田发展区、生态绿化区、行政中心区;两点即九棵松桂花园、村口景观)的基本格局。

文明润风,丰富和美乡村内涵,实现“一村一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实施“耕读明礼”系列“一村一礼”活动,实现村村有特色、处处有亮点。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横幅、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自觉性。张墩村在主干道两侧和群众聚集地绘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墙绘600平方米,提升乡村文化氛围,展现和美乡村形象。丰富文娱活动。根据村民需求,增添健身器材。在村文化广场持续开展广场舞活动,组织专业人员“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娱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把文明乡风“种”进了群众的心田。聚焦示范引领。持续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励先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社会扶贫先锋、党员联帮典型、孝老爱亲模范等精神文明活动,经过村民组推荐,集中评选等程序,“五好一美”评选出“好媳妇”二人、“好女儿”一人、“最美庭院”26个,发放光荣牌40户入户张贴,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周边群众的内生动力。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