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霭里村:生态绿绘就新蓝图

【编辑日期:2024-02-02 10:24】  【作者:沈宫石 阮孟玥】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 【字体:

入冬,走进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群山环抱间,仍有一片绿意:这是四季常绿的小格里森林公园,被誉为“皖南的香格里拉”。

这天上午,记者跟随护林员队伍出发去小格里巡山,只见云层尽数散开,清亮的阳光洒下来,林间染上一层金黄色的光辉,如梦如幻。碧山上,山泉汇聚成五个大小不一的“天池”,池水酽绿,宛如明珠一般镶嵌在葱茏的山谷中。

“这些年,小格里因生态好而声名远播,春节期间应该能再吸引一波游客。”在林场工作20多年的护林员陈义平介绍,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生态故事更动人。

做好绿色文章,守护自然人居“高颜值”

早年间,也许是生活所迫,小格里森林里砍柴偷树的行为层出不穷。

“我们地处丘陵地区,土质本就较为疏松,垦荒、砍柴等行为更一度造成森林植被剥离、水土流失。”陈义平回忆道,当地逐渐意识到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自上世纪70年代起,烟墩镇开始对小格里进行封山育林,在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破坏活动。

“小格里林场就在那时成立的,主要职责就是守山护林。”陈义平告诉记者,“当年林场有30多人,大家分片巡山。”

为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霭里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严守3700多亩生态红线,种植水杉等“自然卫士”治理小格里水土流失;坚持林地管护,将小格里内的建筑全部迁出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地集约化利用;禁止挖矿、关停周边养殖场,竭尽全力控制环境污染……

青山如黛,层峦叠翠,云岚缥缈,鸟鸣悦耳。如今,小格里森林公园是地球同维度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之一,空气负氧离子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两万个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80%。

“环境因绿而美,一批又一批游客的到来是对我们保护环境的最大认可。”陈义平目光坚定地说,他将继续投身护林工作,致力于提升小格里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

生态宜居,人人向往。霭里村并未止步于守护大自然的馈赠,而是继续在“宜居”上下功夫,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以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共同发展。

2013年,大木山中心村将入选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作为契机,通过建设,大木山交通条件有所提升,卫生环境大幅改善,村居也漂亮不少。

不仅大木山的环境变得更美了,村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在悄然变化,这让霭里村党委书记严胜十分欣喜。

“当身边环境脏乱差时,村民可能随手把生活垃圾往门口一扔,但看见周围变得干净整洁,他们就‘下不了手’了”。在严胜看来,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也很重要。

当2014年仓里中心村也入选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点后,村民们变被动为主动:在“三清三拆”、改厕治污中,他们相互做工作;在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中,他们筹资筹劳;在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中,他们一马当先。

就这样,村“两委”带领大家围绕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处理等短板弱项,对沟渠、塘口进行疏浚清淤,对危房、危墙等私乱搭建进行拆除,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庭院环境整治等,共同绘就“高颜值”霭里画卷。

近年来,霭里已经打造出以“双桥印象”“十里花溪”“状元文化”“仓廪宝地”“石桥卧溪”为主题的5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桥头、大木山、状元村、仓里、格里胡),游客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乡村变迁和生态之美……

共享绿色福利,推动环境整治大提升

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霭里人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村民赵晖家,院落干净,农具物什摆放整齐。记者留意到,不论屋里还是屋外,都不见垃圾的踪影。

“各家各户的垃圾都倒在门口的垃圾桶里了,以前都堆在家门口,门口堆不下了,就拉到村边倒沟里。”赵晖说,现在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以前根本没法比。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霭里村聚焦“房前屋后”小事、“山间水边”好事,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目前,霭里村改厕覆盖率达97%,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设有垃圾分类亭若干、垃圾桶320个,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

漫步霭里,远处岭树重遮,霭溪河自碧山蜿蜒流下,整洁明亮的村居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构成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生态乡村山居图。

严胜认为,以环境“高颜值”提升村民“幸福感”,还需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近年来,霭里村先后修建道路连接桥头、大木山、仓里、状元村、格里胡五个中心村,修建通往小格里森林公园的彩虹路,并重点实施雨污水管网、乡村大舞台、篮球场、景观塘、河道护岸、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去年霭里完成了烟格路格里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全长3.016公里,升级改造后彩虹沥青路面宽度从4米变为6.5米。”烟墩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王海江说,“原来错车困难的一车道变为双车道,大大提升了通往景区的交通条件。”

彩虹路为霭里村产业发展带来了人气,是村民眼里的振兴路,也是连心路。

“之前父母抱怨我嫁得远,路都不好走,现在可不一样了,他们每年都会来住一段时间。”赵文静是从合肥市庐江县嫁到霭里村的“外来媳妇”,随着霭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也越来越融入这里。

霭里不仅逐步实现村庄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还不断加强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咱们这里空气好,自来水好,煤气炉又好,电灯又好,人又好,样样好!”谈起乡村建设以来的变化,93岁的老人汪荣花用一句话总结。

发挥绿色优势,“借绿生金”青山不负人

霭里从整治环境入手,不仅改变了霭里人民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当地的发展方式。

和美乡村建设催生了霭里村的“美丽经济”。如今,村道两旁的院墙不见了,出现了不少主题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馆、生态观光农庄等新业态;新建的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不仅能提供车辆换乘、旅游咨询等服务,还承载着展示展览、创新创业等平台功能,成了霭里的“会客厅”;通过芜湖市第一家农村书房——“自闲书社”,发挥农村工匠作用,实现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为农民增收……

“以前交通闭塞,我们出去一趟都艰难,哪里有游客愿意来玩。”开起了农家乐的村民杨新兵说,现在不一样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霭里的生态优势在不断放大,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当农村有了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才能成为城里人的向往之地。”烟墩镇副镇长陶瑞婷说,“生态红利”初见成效后,霭里依然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注重保护原乡生态、保留乡村肌理,凭借农村风情吸引八方游客。

将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精心策划的活动相结合,霭里打造出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

立足和美乡村建设中修建的规矩井、方圆亭、江南第一灶等特色民俗点,霭里开展“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村长有约·到霭里庆丰收”系列活动,民俗文化品牌越擦越亮,一批如大木山彩跑、霭里青春骑行、“八大碗”美食大赛的特色活动越办越火,霭里村的“美丽经济”也越来越旺。

2022年,霭里景区共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2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借绿生金”的故事还陆续在霭里上演。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霭里开发“旅游+研学”“旅游+露营”等有着丰富体验感的特色旅游项目。

“研学游不仅能为村里带来人气,给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引流,还能进行教育科普,引导青少年保护生物多样性。”霭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利民介绍,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6000人。

坚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霭里村完成了从一个山区“后进村”到“借绿生金”的华丽转身。

坚持绿色引领,超前谋划不忘守底线

此行调研中,记者听到的最高频的词就是“生态优先”。

从“生态立村”到“生态发展”再到“生态惠民”,在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中,霭里村始终坚持最严格的生态标准不动摇,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

比如,开发旅游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和土地,但霭里地处山区,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有乡镇干部透露,招商引资不是没有大项目、好项目,但打着森林公园主意的项目,就一定不能同意。

如何在不搞大开发、不触碰生态红线的情况下,继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霭里村通过外出学习取经、党员会议和村民会议“头脑风暴”等方式,最终决定发展“一店一景”“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一个趋势,我们鼓励农家乐和民宿等主体打造特色微景观。”孙利民发现,苏浙等先发地区的独栋别墅都能成为一个景点。

现在的“霭里人家”,很多店家各具特色:有的做成了酒吧模样,也有的打开门就是花园,还有能人巧匠打造手工艺品装点门面……

当然,在孙利民看来,“一店一景”不是简单修篱笆、种花卉,也不是盲目追求房间数量,而是重在挖掘乡村内涵。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很重要。”在陶瑞婷眼里,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的霭里村,总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多想一步、谋划在前。

在设计规划5个和美乡村建设点之初,霭里就有意识地将它们的功能定位区分开来:大木山建设油菜花廊,仓里主办民俗文化活动,状元村开展研学游,桥头村有诗仙李白文化,格里胡村则承接红色旅游。

“等山上红色步道修建好,山上山下就可以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新路线了。”孙利民说。

在霭里村委会会议室,发言不断、气氛热烈,记者现场见识到了霭里人的“谋划在前”。

“村里民宿等创业实体在装修建设时,得建议他们提前规划设计,留好电梯这类高档硬件设施的位置。”原来,严胜等村干部在去苏浙等地交流“取经”时,发现高品质民宿都聚焦消费者新需求,甚至加装了电梯,“待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客户的入住体验一定是重头戏。”

“不仅如此,他们就连污水处理厂都建到村子里来了,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讨论未来规划时,有村干部激动地说,“先发地区已经考虑到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把污水处理厂纳入建设规划。”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发展蓝图隐约已窥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