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文旅融合下的“农民画”

【编辑日期:2024-04-12 08:43】  【作者:】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 【字体:

青阳农民画等一批历史沿革清晰、地方特色突出、传承谱系完整的农民画先后入选非遗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建成了一批农民画之乡,培养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一些成功的保护模式和研究成果。推动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将实现其最好的保护传承发展。

在乡村艺术家的画笔下,农家人的新生活是绚烂多彩的。

追溯历史,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门类,如户县农民画、金山农民画、青阳农民画等。想让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必须创造新场景,植入新技术,打造形成新的文旅消费吸引物。

链接“Z时代”与“元宇宙”

青阳农民画通过扫描整理保存,建立数字农民画资料库,为下一步数字化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结合不能仅仅是转换农民画的视觉表现和存储形式,而应该延展或扩张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增加场景化、沉浸式、互动性的消费产品或业态,充分彰显数字技术的交互特性。

随着全球快速步入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受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也使得他们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商品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画的数字化开发是大势所趋。一是将单个农民画作品进行数字化凝练和转化。把农民画的传统审美和数字时代的阅读习惯相结合,用数字的技术,挖掘更多的造型手段和呈现方法,设计出一批符合当下消费需求和传播方式的艺术衍生品。二是充分运用数字交互技术建设农民画体验空间。利用数字技术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特点,融合农民画色彩饱满、生动妙趣的风格,以AR、VR、MR、裸眼3D、全景漫游等技术,搭建沉浸式互动体验展馆,聚焦“Z时代”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打造农民画“元宇宙”超感空间,让农民画成为既好看又好玩,既有“卖相”又有“卖点”最终实现“卖座”的网红旅游产品。

区分传统书画和文化创意

打造农民画文创产品,一定要对当代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市场进行清晰定位,要有效区分传统书画市场和文化创意市场,突破传统的书画经营模式,通过对农民画背后的文化挖掘、元素提炼、设计再造,转向卖文化,卖创意,卖概念。

具体说来,可为四种模式:一是在实用性产品上直接引用农民画作,凸显地方特色;二是对农民画的色彩及人、物、景、字等具体元素进行精准提取,作为商品的个性化点缀,使其不单调,增加一定的感情色彩;三是对农民画主要元素进行抽象化表达,或融入其他元素进行图案重构,使产品既保留传统的乡土特色又具有灵动的现代气息,更容易被潮流市场接受;四是发行农民画数字文创藏品,将部分精品农民画版权进行数字化发行和销售,在创造更高经济附加值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扩大农民画的知名度,带动全域产业发展。

同时,还应该建设农民画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从农民画主题乡村旅游入手,精心设置课程,将农民画的主题和艺术内涵融入整个文旅项目和研学游全程。在乡村景区打造新业态,如绘画DR体验馆、农民画大讲堂、农民画艺术馆、农民画文创街区等,形成集参观、传承、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民画研学产品体系,做好画外画中结合工作。

融入乡村美学和村落故事

一幅画就是一段振兴故事,就是一段乡风文明的结晶。

青阳农民画是在吸收青阳县及周边地区古代砖雕、石雕、木雕、剪纸、墙饰画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特绘画艺术。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农民画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乡村生活、时代特征,融汇乡土情怀、人民需求,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受乡村之美山河之秀。把农民画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规划、传统建筑改造,也是农民画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民宿、景墙、道路、公园等乡村空间中装饰的农民画,既是乡村美学价值的体现,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乡村文化氛围,成为乡村旅游新的打卡地。笔者认为,除了用画笔扮靓乡村,建设农民画博物馆(展示馆)、乡村艺术馆、农民画众创空间、农民画数字体验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以展馆为中心打造一个集收藏展示、绘画创作、拍卖交易、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基地,也是做大文旅蛋糕,打响农民画品牌的重要举措。

乡村的文化振兴面临的两大难题是人气不足和缺乏产业支撑,为破解难题,很多实践者强行用“外力”将城镇模式套用或将一些产业模式硬植入村落,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村落文化内生动力,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村落名片,布局产业业态,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才能让没落的乡村有骨有魂,有血有肉,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画是带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非常好的抓手和载体,许多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民画村建设已经走在了前列。

以村集体为战略起点,以“农民画”为核心,以“村集体+农民画+旅游+文创+版权”为发展模式,以村镇为空间载体,通过农民画“联姻”旅游,既深挖了农民画内涵,又做大了农民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