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首试,2025年底将在我省全面推开——“农业保险+”,加出“三农”新动力
今年4月份,国元保险舒城支公司签出六安市首单政策性羊肚菌保险,为当地食用菌种植大户段贤稳的31亩羊肚菌种植基地提供15.5万元风险保障。
眼下,羊肚菌又将迎来新一轮播种,段贤稳的信心更足了:“在传统农业保险主要覆盖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特色产业目标价格保险实现从‘保成本’向‘保价格’跨越式突破,甚至还能帮助我们从金融机构贷款。”
这是安徽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的生动注脚。10月1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已正式发布。
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实现乡村振兴投入可持续,助力安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底,安徽实现“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覆盖,“农业保险+”改革全面推开;到2026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超2300亿元,带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余额力争达到3万亿元,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350亿元。
“农业保险+”加什么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成熟、基层网点覆盖面广阔、与“三农”深度融合,是财金协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
2022年以来,安徽在全国率先探索“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将农业保险从一个单纯的风险补偿工具,升级为连接各类金融资源的核心枢纽,让农业保险从保单转化为串联金融资源、产业政策、市场力量的主线,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解决“借钱难”“卖价低”“风险大”等老问题。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覆盖”。
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以农业保险为基石,串联起担保、信贷、期货、基金、产业链等多元要素,构建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体系。它不再局限于事后补偿,更强调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产业赋能。
“‘农业保险+’改革作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在全国是首创首试。该项改革的推进实施并持续深化,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有力保障。”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说。
为安徽带来哪些变化
如此重要的一项改革,为全省“三农”工作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当前,安徽正处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迈进的关键期,农业保险保障的是农业、融入的是农村、联结的是农民,是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工具。仅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保费补贴资金近5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2100亿元,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户经营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10多年探索和推广普及,安徽逐步构建覆盖九成粮食作物和七成特色农产品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了覆盖九成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近2万名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基层服务网络,这是安徽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最有效的路径和依托。
自2022年开展的“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安徽以农业保险为纽带、链接和路径,深化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协调联动,设立“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1.4万个,引导银行担保授信增信553亿元,提供“保险+期货”风险保障70.1亿元,撬动险资投资3亿元,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投入不优、市场作用发挥不够、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举例称,随着“农业保险+”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部门将扩大涉农资产保险覆盖,鼓励保险机构探索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管护服务”综合保险,将关键涉农资产纳入保险范围;完善“保险+确权+融资”机制,将投保的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纳入抵押“白名单”,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履约保险”;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整合农业保险投保、资产确权数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四多”行动打造样板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农民收入的“稳定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改革,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分险、增信、赋能等作用,依托农业保险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在改革举措上,具体来看,主要包括4项行动、20项具体举措。
——多元融资行动。以“+一揽子金融产品”为主线,通过设立“政保贷”综合金融产品、实施“农业保险+”专项担保计划等方式,打通“+信贷”“+担保”“+基金”“+期货”等政策存在的难点、堵点,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多维赋能行动。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设立“农业保险+”版块,建立线上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开发农业企业科创保险产品、创新文旅保险体系、推广数据资产运用等,在不同维度上拓展数据、科技、平台、文旅、资产等要素资源,为农业保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场景、开辟更多路径。
——多链融合行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生态链、技术链,推广“一链一险”模式,提供“种、养、加、储、销”全链条保险服务,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优势,深度挖掘农业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推行“专家+农技员+协保员”协同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多层次覆盖行动。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商业险共保模式,持续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深化民生保险试点,整合现有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加强基层农险服务队伍建设,夯实“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
“我们将加快拓展农业保险+‘信贷、担保、基金、期货’等服务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利用信用大数据实验室,创新推出更多‘政保贷’爆款产品,为我省在全国率先打造‘农业保险+’改革样板提供有力支撑。”省发改委副主任张云说。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