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单位和公众意见】关于《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的公告

征集单位:金安区教育局征集时间:[ 2022-07-02 08:00 ] 至 [ 2022-08-02 18:00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及乡镇街、区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请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提出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自202272日至202282日止。提出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六安市金安区安丰南路21号(金安区政府向南约700米),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字样。

二、通过电话将意见反馈0564-3261738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jaqjyj_3261718@sina.com

四、登录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网“全区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和公众’意见征集平台”(https://www.ja.gov.cn/content/column/6815071)留言。

 

 

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   

202272日    

 

关于制定《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起草说明

 

一、文件出台背景和依据

“十三五”以来,我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得到新提高,教育保障得到新提升,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但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满足需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教育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仍需持续加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相对薄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积极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系统谋划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金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关键五年的规划。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学校卓越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实现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三、工作目标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卓越发展。促进城乡、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109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取得实质进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等目标。

四、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8%,合格率95%以上,近视率每年下降1%;不同阶段学生音乐、美术水平和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显著提升。主要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主要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全面实现并超越“985”目标;新增民办普惠幼儿园10-15所,普惠性学位增加2000个,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规范管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动保教质量提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主要措施:加快实施公办园建设;实施民办普惠园推进行动;实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义务教育县域优质均衡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主要措施:开展“十四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实施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做好学、考、招有机衔接,落实安徽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4.继续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顺利实施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推进毛坦厂中学高质量发展与其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主要措施:引导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扩大普通高中资源,在六安新城扩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

5.全力推动职业教育较快发展。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加职业学校吸引力,职普比达省定标准47:53;进一步完善全区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措施:配合做好公办职教资源整合;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实施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探索并基本形成普职融通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与老龄教育;持续推进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6.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主要任务: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90%以上,留守儿童得到关爱率100%,因贫失学率0%。主要措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公益发展。

7.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幼儿园教师刚性缺编问题。主要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8.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学校全面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校园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等领域,基本实现本区教育信息化。主要措施: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

9.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任务: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保障,学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措施:以党建促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典型选树示范项目;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治理。

五、政策创新

本《规划》无政策创新。

 

 

《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关键五年的规划。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金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截至2020年春学期,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所,其中,职业中专学校2所,高中4所,完中4所,含九年一贯制初中阶段学校47所,小学76所。幼儿园207所(含附属园、幼教点36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13215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4376人(初中27631人、小学56695人),在园幼儿22290人。在编教职工5310人,特岗教师215人。

(一)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金安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学前教育取得较快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46所,增加学位5670个,投入2.4亿元。对普惠园财政补助近2800万元,申办普惠性民办园89所,学位14280个。加大小区配套园治理力度,转办公办园1所,移交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接近50.00%。

2.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段公办学校21所(含区重点工程学校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3所、初中3所,投入12.7亿元。增加学位3.6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和“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类学校”达标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升学率100%,巩固率106.9%,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建立送教上门过程反馈平台和信息平台,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3.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7万平方米,投入0.7亿元;发挥毛坦厂中学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支持帮扶田家炳实验中学、双河中学等学校发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分期实施),增加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投入2.6亿元。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255.23%。

4.民办教育逐步规范发展。加强党对民办教育机构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同等资助、义保经费等政策,加大对民办普惠园奖补力度,规范和监管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建立违规行为查处机制。

(二)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

1.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认真落实《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突出,强力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系列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搭建素质竞技平台,促学生能力提升;围绕学校内涵提升,狠抓学校特色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教育科研改革扎实有效。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教研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评价、学科优质课比赛等工作,有力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2020年疫情期间全体师生采用“双师课堂”形式,落实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巩固和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扎实做好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城乡教师调配交流力度;加强考核测评,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三)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效

各类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中职普高资助、中职免学费、中职助学金、普高助学金、学前教育资助、普高免学费资金。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2228.67万元。受惠学生152493人次,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2540笔贷款2025.63万元。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有力,拉紧责任链条,建立“三制四单”工作机制,全区303个村明确包保责任人。

(四)教育质量得到新提高

1.教育质量观发生较大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初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高中立足课改,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深入探讨育人方式改革。

2.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智育水平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率近70%,其中,一本达线率近35%,高、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开齐开足体音美与劳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全面开展“第二课堂”,积极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学校内涵发展逐步显现。实施师德师风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校、文化校园示范校、教育科研示范校、社团建设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德育建设示范校等“七大示范校”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品质学校”。获国家、省、市足球、篮球、体育、艺术、禁毒、文明校园等示范、特色学校称号的50多校次。

(五)教育保障得到新提升

1.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1)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我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累计投入7.0504亿元。

2)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从2014年开始,实施了两轮市城区义务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4亿元,其中市级投资0.6亿元,区级投资3.4亿元。2019年启动了城区义务段学校建设,其中新建5所,扩建2所,总投资8.7亿元,其中市级投资2.7亿元,区级投资6亿元。2020年启动了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25所,总投资1.94亿元,其中市级投资0.34亿元,区级投资1.6亿元。

3)加大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投入。“十三五”期间,投资1.4亿元,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全区普通高中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至2020年,相继投入2.3亿元,用于改善金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4)加大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专项投入。2016年至2020年,为保障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区级财政逐年预算拨付专项资金4200万元。

5)加大乡村教师补贴力度。2016年始,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为全区120所农村偏远村小教职工实行免费午餐补助;每年安排约200万元,用于乡村教师洗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11套,实现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足额兑现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乡镇工作补贴。

6)实现全区教职工免费健康体检。为切实保障我区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每年组织全区8000余名教职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体检经费约为500万元。

2.教育人力资源保障形成制度。实行教师补充和交流制度。新补充教师997人,校长教师交流面达10.7%。实施农村教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夕阳红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组织“送教上门”“校本研修”“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2万余人次。

3.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即教师和学生在省市教育资源云平台都有空间且共享资源。建成在线课堂,所有教学点都能通过在线课堂设备接收城区或中心学校在线优质课程;制定金安区智慧学校发展五年规划,首批建成24所智慧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区中小学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

4.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区政府为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70余人,建设标准化校园警务室50个,所有学校安装监控视频与“一键报警”装置,建立“雪亮工程”校园监控系统,实现学校监控与公安、教育部门联网,实施“视频厨房+互联网”工程。

(六)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

201812月,金安区委教育工委成立,学校党组织隶属于教育工委管理,下辖2个学校党委、19个教育总支、14个直属支部,基层党支部计131个(含14个直属支部)。现有党员3491人,其中在职党员2151人,退休党员1340人,覆盖全区公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019年积极分子备案142名,今年以来已备案积极分子65名,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2019年以来发展新党员35名。全区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31个,压实“两个责任”,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十三五”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与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依然突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足,“两教一保”严重缺编。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城市挤、农村空”现象较为严重,城区大校额问题较为突出,56人(含)以上大班额一时难以全部消除;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偏高,尤其是初中阶段,在校生占57.5%。农村20人以下学校37所,平均校额8.7人。高中阶段职普比33.16:66.84,与47:53省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性别失衡问题突出,2020年上半年,全区在编在岗教师5305人,其中女性2588人,50岁以上1294人;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未取得明显效果,“县管校聘”改革尚未真正落实,教师素质提高和积极性调动困难;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体音美等小学科教师配备不足;幼儿教师刚性缺编;教师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够,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与稳定困难。

3.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全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不少管理干部奋斗精神、敬业精神不足,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不少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够,音体美等课程常常被挤占,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难以有效减轻;部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4.教育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仍需持续加强。金安区教育经费投入多数是底线标准,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现实需要矛盾依然突出。

5.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薄弱。虽然采取了多种支持措施,但方方面面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上都相对薄弱。农村“麻雀学校”,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对艰难。

6.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相对薄弱。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重视、尊重教育的氛围不浓;大量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带来难度。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学校卓越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实现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

2.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3.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4.坚持统筹规划和项目推动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卓越发展。促进城乡、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109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取得实质进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等目标。

(四)主要任务与主要举措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主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8%,合格率95%以上,近视率每年下降1%;不同阶段学生音乐、美术水平和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显著提升。

主要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修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团工委和少工委作用,加强对基层团(少)队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学校团(少)队工作水平。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2)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强化社团和“第二课堂”建设,落实体育、艺术“2+1”工作。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狠抓教育教学管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提升智育水平;实施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落实国家监测制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强化体育与健康,强化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开展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增强美育熏陶;开设开齐劳动课,建设5-10个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3)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并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稳步实施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主要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全面实现并超越“985”目标;新增民办普惠幼儿园10-15所,普惠性学位增加2000个,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规范管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动保教质量提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快实施公办园建设。根据《六安市主城区教育布局规划(2021-2035)》,科学编制幼儿园布局规划,并把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专项行动。新增公办园31所,其中规划新建28所,改扩建3所;增加公办学位10170个,累计公办学位21070个。

2)实施民办普惠园推进行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发放办法》等政策,落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事业项目规划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措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予以鼓励扶持。

3)实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贯彻落实市委、编办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纳入专项计划,通过招聘、政府购买等方式补齐幼儿园教师、保育员、保安等数量缺口。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主要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义务教育县域优质均衡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主要措施:

1)开展“十四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集镇建设,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通过“集中办学”等形式,拟停办(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30-40个;规划新建、改扩建、迁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其中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6所、迁建学校1所。至“十四五”末,规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3所,其中城区(含城北镇、三十铺镇)38所,农村(其他15个乡镇)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初中19所,完全小学44所。

2)实施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强中心学校实验设施、图书、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配备以及校舍、运动场地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每个乡镇都有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批省、市“名校”。一是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四是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对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五是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强与江浙沪、合肥及市内名校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实施学校综合评价及金安名校打造项目。聚焦质优、名师、名生、名气,围绕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五育并举、内涵发展、校园阅读、示范校创建、群众满意度等,分学段、分城乡进行中小学量化积分评估。坚持目标导向,优化育人环境,积极“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持续推动金安名校建设。每年开展“金安名校”评选活动。

4)做好学、考、招有机衔接,落实安徽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4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开展招生录取办法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从2021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新的招生录取办法。全区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5)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校党的领导;二是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班行为,坚决消除民办学校“大班额”;三是通过分流、控制招生等举措,控制民办学校“大校额”;四是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五是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

4.继续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主要任务:顺利实施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推进毛坦厂中学高质量发展与其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主要措施:

1)引导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走班选课等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与职业规划,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主动应对新高考改革,改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各普通高中结合自身实际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继续引导张店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木厂中学办美术、音乐、体育等特色教育。

3)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深入分析和破解毛坦厂中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通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精细化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稳定优质生源等举措,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毛坦厂中学品牌和管理优势,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毛坦厂中学为龙头,稳步推进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双河分校、东城校区附属学校、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等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金安高级中学北校区,增强办学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的要求。

4)扩大普通高中资源。在六安新城扩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

5.全力推动职业教育较快发展

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加职业学校吸引力,职普比达省定标准47:53。进一步完善全区职业教育体系。

主要措施:

1)配合做好公办职教资源整合。积极配合市主管部门,做好我区公办职教资源与市职教资源的整合工作。

2)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拓展“校中厂”、“厂中校”等项目和“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模式。

3)积极实施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继续支持金安职业学校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西学院等联合办学;鼓励适合的初中学生参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实施“3+2”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及本科衔接培养模式。

4)探索并基本形成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探寻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融通合作机制,完善课程实施、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等政策,鼓励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

5)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与老龄教育。积极实施“暖民心”工程,加快“老年大学”建设,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落实教育部“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倡导全民阅读”要求,以“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活动助推成人教育发展,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良好氛围。

6)持续推进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持续推动我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认真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切实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工作。

6.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主要任务: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90%以上,留守儿童得到关爱率100%,因贫失学率0%。

主要措施:

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着眼学校教育的“短板”,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找准结合点,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2)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保障低收入人群子女教育得到持续发展并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优先实现留守儿童的安全需求,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和学习条件,不断完善家校联动、心理辅导、社区关怀和志愿服务机制,对留守儿童给予精准关爱和服务,确保其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4)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公益发展。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就读特教学校或“送教上门”。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探索适合残疾幼儿康复和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7.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主要任务: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幼儿园教师刚性缺编问题。

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提升项目。构建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做好“最美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典型评选推荐工作,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强化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对成绩卓著、贡献巨大、引领作用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的绩效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乐于担当、勇于作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薪级并扣除当年一次性绩效工资;对情节严重者,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2)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加强考核考评,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育干部的管理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持续推动教育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设项目。完善培训培养体系,做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送训规划,实施全员培训;强化教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各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注重将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以教科研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校本的高效课堂;努力转变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新基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全力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建立起一支总数达到900人的区级骨干教师团队;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培养造就一批“金安名师”;通过骨干教师献课、名师讲坛和送培送教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4)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编制结构,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每年有计划招聘入编教师,适度增加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支教人员的招聘计划,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师资结构,加大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专任教师。

5)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城区学校补充教师采取选调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继续通过分流、转岗、顶岗、支教等形式,加快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探索小学科教师走教和设置共享教师岗位模式。

6)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一次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8.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主要任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学校全面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校园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等领域,基本实现本区教育信息化。

主要措施:

1)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全区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建成一批中小学创新教室,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的专业化队伍,实现一所学校就有一个团队,实现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行图书阅览室智能化管理,建成数字化实验室;全面应用高中走班排课系统及中小学网络阅卷系统。做到五个实现(智慧教、智慧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

2)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和网络运维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降低后续运维保障成本;建设区校联动的日常运维保障队伍,为教育教学提供常态化、持续化服务保障,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和网络正常运行。

3)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水平。从组织管理、网络应用两方面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建成高水平安全规范的中小学校园网络。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4)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开发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精准评估学习绩效,提高教学针对性、新颖性。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治理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覆盖的新型教育治理体系。

9.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任务: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保障,学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主要措施:

1)以党建促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抓机关、促学校、带系统”的管党治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有效融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亮身份、比贡献”活动,引导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教师转变作风,树立形象,提升业务水平,带动事业发展。

2)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教育教学和校园安全为中心,抓常规,创特色,强管理。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为契机,坚持“中心+常规+特色”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校一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愿景;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发展学校特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章程,推进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规执教。

3)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管理清单制度,提升政府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在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限,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健全教育政策性文件制定程序,实行重大教育决策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咨询、听证、风险评估、公示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4)推进集团化办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成毛坦厂中学、清水河学校、六安新城、金安路学校、人民路小学、三里桥小学、梅山路小学、皋城小学“八大教育集团”,深入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集团化”范围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相挂钩;加强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5)实施典型选树示范项目。建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开展“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深度宣传。

6)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教育决策的广度与深度。实施家校护蕾项目。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密切家校合作,推进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引导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7)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依法明确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范围,规范教育行政程序,推动教育行政权力合法有效行使。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扰乱教育秩序、侵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权益的行为。加大教育普法力度,促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治理。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立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体系,实行差别化扶持;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整治办学条件不达标,校园安全隐患大,违规招生,不按标准开设课程、大班额等现象,减轻民办学校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规范有序的民办学校退出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建立健全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落实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诚信办学的有关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打造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

2.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为规划顺利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3.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过程管控。区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教育、财政、人社、编办、审计、公安、交通、卫健、市场监管、应急、文旅、体育、自然资源、住建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及工作组,统筹安排规划目标任务分解,组织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切实加强本地教育工作领导,负责推进完成本地规划工作任务。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分工,拧紧责任链条,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加强本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衔接,指导各教育专项规划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与年度计划和各类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精心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解决编制、经费、规划、土地、安全监管、环境治理、教师待遇、宣传氛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全区各乡镇中心学校、区直属学校、城区教育辅导组要围绕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本地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确保行动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4.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按照教育经费投入规定要求,落实区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加大区财政经费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5.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坚持专职督导人员和兼职督导人员相结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本领强、敢于担当、纪律严明的教育督导队伍。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督导,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与完善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质量监测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实行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校长办学实绩和高中切块指标分配挂钩。把教育规划落实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把教育规划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对规划落实过程中领导得力、措施得当、成效显著的单位及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取得成绩的个人,经考评后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当、没有取得预定成效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

6.完善对教育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加强对本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实和完善教育督导结果公布制度、限期整改制度、督促政府和学校履行教育职责的问责制度。

7.着力积极拓展,营造支持氛围。构建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规划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的宣传,搭建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奖励办法,表彰和奖励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正确解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弘扬教育发展正能量。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级各类教育取得的成绩,正确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教育政策解读和舆情分析研判,注重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将民意及时反映到教育决策管理中,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3261738;0564-3261739-05643261718
来信来访渠道
区教育局教育股、人事股、办公室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2年8月2日 14时53分

202272日,我局对《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征求意见,于202272日至202282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反馈意见和建议6条,其中采纳5条,部分采纳1条。采纳与否的理由见下表。

序号

单位或公众

意见和建议

采纳情况 

采纳(不予采纳)理由 

1

区财政局

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采纳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主体,明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2

区人社局

加强师资力量配备

采纳

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特别是加大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专任教师。

3

区体育局

建议增加课后服务方面的相关内容

采纳

课后服务质量关系到“五育并举”成效,拟增加相关内容,将课后服务纳入激励机制

5

区发改委

做好规划实施的后期评估

采纳

探索建立不同监督渠道,做好实施评估,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6

区文旅局

建议充分利用六安文旅资源

部分采纳

坚持“五育并举”,特别在劳动教育中,在开设开齐劳动课的基础上,探索利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发挥六安“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

202283   

 

文件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金政秘〔202269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区直各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    

  2022118日      


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关键五年的规划。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金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截至2020年春学期,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所,其中,职业中专学校2所,高中4所,完中4所,含九年一贯制初中阶段学校47所,小学76所。幼儿园207所(含附属园、幼教点36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13215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4376人(初中27631人、小学56695人),在园幼儿22290人。在编教职工5310人,特岗教师215人。

(一)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金安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学前教育取得较快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46所,增加学位5670个,投入2.4亿元。对普惠园财政补助近2800万元,申办普惠性民办园89所,学位14280个。加大小区配套园治理力度,转办公办园1所,移交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接近50.00%

2.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段公办学校21所(含区重点工程学校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13所、初中3所,投入12.7亿元。增加学位3.6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和“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类学校”达标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升学率100%,巩固率106.9%,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建立送教上门过程反馈平台和信息平台,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3.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7万平方米,投入0.7亿元;发挥毛坦厂中学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支持帮扶田家炳实验中学、双河中学等学校发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分期实施),增加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投入2.6亿元。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255.23%

4.民办教育逐步规范发展。加强党对民办教育机构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同等资助、义保经费等政策,加大对民办普惠园奖补力度,规范和监管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建立违规行为查处机制。

(二)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

1.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认真落实《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金安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突出,强力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系列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搭建素质竞技平台,促学生能力提升;围绕学校内涵提升,狠抓学校特色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教育科研改革扎实有效。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教研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评价、学科优质课比赛等工作,有力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2020年疫情期间全体师生采用“双师课堂”形式,落实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巩固和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扎实做好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城乡教师调配交流力度;加强考核测评,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三)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效

各类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中职普高资助、中职免学费、中职助学金、普高助学金、学前教育资助、普高免学费资金。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2228.67万元。受惠学生152493人次,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2540笔贷款2025.63万元。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有力,拉紧责任链条,建立“三制四单”工作机制,全区303个村明确包保责任人。

(四)教育质量得到新提高

1.教育质量观发生较大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初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高中立足课改,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深入探讨育人方式改革。

2.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智育水平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率近70%,其中,一本达线率近35%,高、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开齐开足体音美与劳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全面开展“第二课堂”,积极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平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3.学校内涵发展逐步显现。实施师德师风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校、文化校园示范校、教育科研示范校、社团建设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德育建设示范校等“七大示范校”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品质学校”。获国家、省、市足球、篮球、体育、艺术、禁毒、文明校园等示范、特色学校称号的50多校次。

(五)教育保障得到新提升

1.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1)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我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累计投入7.0504亿元。

2)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从2014年开始,实施了两轮市城区义务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4亿元,其中市级投资0.6亿元,区级投资3.4亿元。2019年启动了城区义务段学校建设,其中新建5所,扩建2所,总投资8.7亿元,其中市级投资2.7亿元,区级投资6亿元。2020年启动了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25所,总投资1.94亿元,其中市级投资0.34亿元,区级投资1.6亿元。

3)加大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投入。“十三五”期间,投资1.4亿元,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全区普通高中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至2020年,相继投入2.3亿元,用于改善金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4)加大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专项投入。2016年至2020年,为保障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区级财政逐年预算拨付专项资金4200万元。

5)加大乡村教师补贴力度。2016年始,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为全区120所农村偏远村小教职工实行免费午餐补助;每年安排约200万元,用于乡村教师洗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11套,实现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足额兑现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乡镇工作补贴。

6)实现全区教职工免费健康体检。为切实保障我区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每年组织全区8000余名教职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体检经费约为500万元。

2.教育人力资源保障形成制度。实行教师补充和交流制度。新补充教师997人,校长教师交流面达10.7%。实施农村教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夕阳红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组织“送教上门”“校本研修”“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2万余人次。

3.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即教师和学生在省市教育资源云平台都有空间且共享资源。建成在线课堂,所有教学点都能通过在线课堂设备接收城区或中心学校在线优质课程;制定金安区智慧学校发展五年规划,首批建成24所智慧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区中小学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

4.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区政府为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70余人,建设标准化校园警务室50个,所有学校安装监控视频与“一键报警”装置,建立“雪亮工程”校园监控系统,实现学校监控与公安、教育部门联网,实施“视频厨房+互联网”工程。

(六)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

201812月,金安区委教育工委成立,学校党组织隶属于教育工委管理,下辖2个学校党委、19个教育总支、14个直属支部,基层党支部计131个(含14个直属支部)。现有党员3491人,其中在职党员2151人,退休党员1340人,覆盖全区公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019年积极分子备案142名,今年以来已备案积极分子65名,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2019年以来发展新党员35名。全区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31个,压实“两个责任”,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十三五”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与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依然突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足,“两教一保”严重缺编。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城市挤、农村空”现象较为严重,城区大校额问题较为突出,56人(含)以上大班额一时难以全部消除;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偏高,尤其是初中阶段,在校生占57.5%。农村20人以下学校37所,平均校额8.7人。高中阶段职普比33.16:66.84,与47:53省定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性别失衡问题突出,2020年上半年,全区在编在岗教师5305人,其中女性2588人,50岁以上1294人;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未取得明显效果,“县管校聘”改革尚未真正落实,教师素质提高和积极性调动困难;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体音美等小学科教师配备不足;幼儿教师刚性缺编;教师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够,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与稳定困难。

3.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全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不少管理干部奋斗精神、敬业精神不足,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不少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够,音体美等课程常常被挤占,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难以有效减轻;部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4.教育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仍需持续加强。金安区教育经费投入多数是底线标准,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现实需要矛盾依然突出。

5.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薄弱。虽然采取了多种支持措施,但方方面面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上都相对薄弱。农村“麻雀学校”,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对艰难。

6.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相对薄弱。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重视、尊重教育的氛围不浓;大量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带来难度。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学校卓越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实现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

2.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3.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4.坚持统筹规划和项目推动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卓越发展。促进城乡、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109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取得实质进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等目标。

(四)主要任务与主要举措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主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8%,合格率95%以上,近视率每年下降1%;不同阶段学生音乐、美术水平和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显著提升。

主要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修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团工委和少工委作用,加强对基层团(少)队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学校团(少)队工作水平。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2)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强化社团和“第二课堂”建设,落实体育、艺术“2+1”工作。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狠抓教育教学管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提升智育水平;实施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落实国家监测制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强化体育与健康,强化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开展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增强美育熏陶;开设开齐劳动课,建设5-10个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3)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并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稳步实施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主要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全面实现并超越“985”目标;新增民办普惠幼儿园10-15所,普惠性学位增加2000个,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规范管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动保教质量提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快实施公办园建设。根据《六安市主城区教育布局规划(2021-2035)》,科学编制幼儿园布局规划,并把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专项行动。新增公办园31所,其中规划新建28所,改扩建3所;增加公办学位10170个,累计公办学位21070个。

2)实施民办普惠园推进行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发放办法》等政策,落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事业项目规划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措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予以鼓励扶持。

3)实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贯彻落实市委、编办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纳入专项计划,通过招聘、政府购买等方式补齐幼儿园教师、保育员、保安等数量缺口。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主要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义务教育县域优质均衡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主要措施:

1)开展“十四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集镇建设,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通过“集中办学”等形式,拟停办(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30-40个;规划新建、改扩建、迁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其中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6所、迁建学校1所。至“十四五”末,规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3所,其中城区(含城北镇、三十铺镇)38所,农村(其他15个乡镇)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初中19所,完全小学44所。

2)实施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强中心学校实验设施、图书、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配备以及校舍、运动场地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每个乡镇都有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批省、市“名校”。一是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以课堂为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四是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对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五是积极融入“长三角”,加强与江浙沪、合肥及市内名校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实施学校综合评价及金安名校打造项目。聚焦质优、名师、名生、名气,围绕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五育并举、内涵发展、校园阅读、示范校创建、群众满意度等,分学段、分城乡进行中小学量化积分评估。坚持目标导向,优化育人环境,积极“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持续推动金安名校建设。每年开展“金安名校”评选活动。

4)做好学、考、招有机衔接,落实安徽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4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开展招生录取办法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从2021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新的招生录取办法。全区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5)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校党的领导;二是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班行为,坚决消除民办学校“大班额”;三是通过分流、控制招生等举措,控制民办学校“大校额”;四是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五是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

4.继续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主要任务:顺利实施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推进毛坦厂中学高质量发展与其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主要措施:

1)引导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走班选课等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与职业规划,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主动应对新高考改革,改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各普通高中结合自身实际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继续引导张店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木厂中学办美术、音乐、体育等特色教育。

3)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深入分析和破解毛坦厂中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通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精细化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稳定优质生源等举措,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毛坦厂中学品牌和管理优势,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毛坦厂中学为龙头,稳步推进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双河分校、东城校区附属学校、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等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金安高级中学北校区,增强办学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的要求。

4)扩大普通高中资源。在六安新城扩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

5.全力推动职业教育较快发展

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加职业学校吸引力,职普比达省定标准47:53。进一步完善全区职业教育体系。

主要措施:

1)配合做好公办职教资源整合。积极配合市主管部门,做好我区公办职教资源与市职教资源的整合工作。

2)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拓展“校中厂”、“厂中校”等项目和“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模式。

3)积极实施“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继续支持金安职业学校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西学院等联合办学;鼓励适合的初中学生参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实施“3+2”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及本科衔接培养模式。

4)探索并基本形成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探寻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融通合作机制,完善课程实施、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等政策,鼓励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

5)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与老龄教育。积极实施“暖民心”工程,加快“老年大学”建设,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落实教育部“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倡导全民阅读”要求,以“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活动助推成人教育发展,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良好氛围。

6)持续推进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持续推动我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认真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切实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工作。

6.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主要任务: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90%以上,留守儿童得到关爱率100%,因贫失学率0%

主要措施:

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着眼学校教育的“短板”,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找准结合点,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2)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保障低收入人群子女教育得到持续发展并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优先实现留守儿童的安全需求,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和学习条件,不断完善家校联动、心理辅导、社区关怀和志愿服务机制,对留守儿童给予精准关爱和服务,确保其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4)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公益发展。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就读特教学校或“送教上门”。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探索适合残疾幼儿康复和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7.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主要任务: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幼儿园教师刚性缺编问题。

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提升项目。构建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做好“最美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典型评选推荐工作,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强化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对成绩卓著、贡献巨大、引领作用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的绩效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乐于担当、勇于作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薪级并扣除当年一次性绩效工资;对情节严重者,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2)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加强考核考评,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育干部的管理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持续推动教育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设项目。完善培训培养体系,做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送训规划,实施全员培训;强化教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各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注重将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以教科研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校本的高效课堂;努力转变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新基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全力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建立起一支总数达到900人的区级骨干教师团队;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培养造就一批“金安名师”;通过骨干教师献课、名师讲坛和送培送教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4)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编制结构,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每年有计划招聘入编教师,适度增加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支教人员的招聘计划,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师资结构,加大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专任教师。

5)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城区学校补充教师采取选调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继续通过分流、转岗、顶岗、支教等形式,加快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探索小学科教师走教和设置共享教师岗位模式。

6)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一次性绩效工资分配、课后服务等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8.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主要任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学校全面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校园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等领域,基本实现本区教育信息化。

主要措施:

1)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全区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建成一批中小学创新教室,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的专业化队伍,实现一所学校就有一个团队,实现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行图书阅览室智能化管理,建成数字化实验室;全面应用高中走班排课系统及中小学网络阅卷系统。做到五个实现(智慧教、智慧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

2)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和网络运维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降低后续运维保障成本;建设区校联动的日常运维保障队伍,为教育教学提供常态化、持续化服务保障,确保学校设备设施和网络正常运行。

3)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水平。从组织管理、网络应用两方面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建成高水平安全规范的中小学校园网络。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4)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开发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精准评估学习绩效,提高教学针对性、新颖性。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治理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覆盖的新型教育治理体系。

9.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任务: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保障,学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主要措施:

1)以党建促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抓机关、促学校、带系统”的管党治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有效融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亮身份、比贡献”活动,引导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教师转变作风,树立形象,提升业务水平,带动事业发展。

2)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教育教学和校园安全为中心,抓常规,创特色,强管理。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为契机,坚持“中心+常规+特色”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校一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愿景;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发展学校特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章程,推进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规执教。

3)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管理清单制度,提升政府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在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限,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健全教育政策性文件制定程序,实行重大教育决策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咨询、听证、风险评估、公示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4)推进集团化办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成毛坦厂中学、清水河学校、六安新城、金安路学校、人民路小学、三里桥小学、梅山路小学、皋城小学“八大教育集团”,深入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集团化”范围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相挂钩;加强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5)实施典型选树示范项目。建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开展“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深度宣传。

6)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教育决策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教育决策的广度与深度。实施家校护蕾项目。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密切家校合作,推进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引导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7)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健全教育法律实施和监管机制,依法明确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范围,规范教育行政程序,推动教育行政权力合法有效行使。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扰乱教育秩序、侵害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权益的行为。加大教育普法力度,促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治理。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立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体系,实行差别化扶持;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整治办学条件不达标,校园安全隐患大,违规招生,不按标准开设课程、大班额等现象,减轻民办学校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规范有序的民办学校退出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市场,建立健全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落实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诚信办学的有关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打造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

2.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为规划顺利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3.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过程管控。区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教育、财政、人社、编办、审计、公安、交通、卫健、市场监管、应急、文旅、体育、自然资源、住建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及工作组,统筹安排规划目标任务分解,组织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切实加强本地教育工作领导,负责推进完成本地规划工作任务。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分工,拧紧责任链条,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加强本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衔接,指导各教育专项规划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与年度计划和各类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精心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解决编制、经费、规划、土地、安全监管、环境治理、教师待遇、宣传氛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全区各乡镇中心学校、区直属学校、城区教育辅导组要围绕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本地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确保行动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4.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按照教育经费投入规定要求,落实区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加大区财政经费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5.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坚持专职督导人员和兼职督导人员相结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本领强、敢于担当、纪律严明的教育督导队伍。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督导,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与完善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质量监测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实行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校长办学实绩和高中切块指标分配挂钩。把教育规划落实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把教育规划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对规划落实过程中领导得力、措施得当、成效显著的单位及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取得成绩的个人,经考评后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当、没有取得预定成效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

6.完善对教育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加强对本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实和完善教育督导结果公布制度、限期整改制度、督促政府和学校履行教育职责的问责制度。

7.着力积极拓展,营造支持氛围。构建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规划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的宣传,搭建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奖励办法,表彰和奖励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正确解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弘扬教育发展正能量。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级各类教育取得的成绩,正确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教育政策解读和舆情分析研判,注重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将民意及时反映到教育决策管理中,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解读

关于《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解读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十三五”以来,我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得到新提高,教育保障得到新提升,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但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满足需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教育管理不够科学规范、教育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仍需持续加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相对薄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积极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系统谋划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六安市金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金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关键五年的规划。金安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学校卓越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实现金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三、工作目标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卓越发展。促进城乡、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109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取得实质进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区等目标。

四、主要内容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达8%,合格率95%以上,近视率每年下降1%;不同阶段学生音乐、美术水平和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显著提升。主要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主要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全面实现并超越“985”目标;新增民办普惠幼儿园10-15所,普惠性学位增加2000个,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规范管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动保教质量提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主要措施:加快实施公办园建设;实施民办普惠园推进行动;实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义务教育县域优质均衡省级验收和国家认定;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主要措施:开展“十四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实施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做好学、考、招有机衔接,落实安徽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4.继续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顺利实施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新高考;推进毛坦厂中学高质量发展与其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主要措施:引导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毛坦厂中学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扩大普通高中资源,在六安新城扩建毛坦厂中学东校区。

5.全力推动职业教育较快发展。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加职业学校吸引力,职普比达省定标准47:53;进一步完善全区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措施:配合做好公办职教资源整合;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实施“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探索并基本形成普职融通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与老龄教育;持续推进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6.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主要任务: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90%以上,留守儿童得到关爱率100%,因贫失学率0%。主要措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特殊教育优质公益发展。

7.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幼儿园教师刚性缺编问题。主要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8.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学校全面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校园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等领域,基本实现本区教育信息化。主要措施: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

9.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任务: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保障,学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措施:以党建促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典型选树示范项目;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治理。

五、创新举措

本《规划》无政策创新。

六、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拟采取7条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打造高素质教育干部队伍。

二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为规划顺利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三是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过程管控。区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教育、财政、人社、编办、审计、公安、交通、卫健、市场监管、应急、文旅、体育、自然资源、住建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组及工作组,统筹安排规划目标任务分解,组织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切实加强本地教育工作领导,负责推进完成本地规划工作任务。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分工,加强本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衔接。

四是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按照教育经费投入规定要求,落实区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加大区财政经费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五是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督导,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与完善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质量监测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教育督导机制。实行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校长办学实绩和高中切块指标分配挂钩。把教育规划落实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把教育规划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六是完善对教育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加强对本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媒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实和完善教育督导结果公布制度、限期整改制度、督促政府和学校履行教育职责的问责制度。

七是着力积极拓展,营造支持氛围。构建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规划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的宣传,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奖励办法,表彰和奖励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督导评估和日常监测,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评估工作,逐步建立规划实施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规划》要求,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协同配合,细化工作任务,确保《规划》有序实施。